母豬養殖技術
在母豬的養殖中,掌握好母豬的初配年齡,進行適期配種,配種成功后加強飼養,提供營養充足的飼料滿足懷孕所需。
1、掌握好母豬的初配年齡
正常的飼養條件下,適宜的初配年齡是:地方品種6月齡~7月齡,體重50公斤左右;雜交一代母豬8月齡~9月齡,體重75公斤左右;外來瘦肉型品種9月齡~10月齡,體重85公斤左右。母豬一般利用六七年后,其繁殖能力顯著下降,應及時淘汰,對長期不發情、發情不明顯或久配不孕的母豬也應及時淘汰。
2、控制好配種前的母豬體況
母豬在配種時,對體況的要求是“肥不見膘、瘦不見骨”,這樣易受胎,產仔多。如過肥或過瘦,應及時增減精料和增減運動量,增加青綠多汁飼料。
3、適時配種
適時配種是決定母豬能否懷孕或產仔多少的關鍵。配種的適宜時間是母豬發情后20小時~30小時。通常,當母豬陰戶有絲狀粘液流出時配種最合適。地方品種一般在發情后2天~3天,雜交母豬在發情后第二天下午或第三天早上,外來瘦肉型母豬在發情后第二天配種合適,老母豬宜早一點配,青年母豬宜晚一點配。為了提高母豬產仔數,通常在一個情期輸兩次精,即上午配一次,下午5點~6點再配一次;或者下午配一次,翌日早上8點~9點再配一次。
4、注意保胎防流產
懷孕母豬如營養不良,過分瘦弱,不易坐胎,或引起胎兒早期被吸收,甚至發生中途死胎或流產;如過肥,則會引起難產,或產死胎或弱胎,特別是產仔少。因此對高產母豬要講究科學喂養。懷孕母豬的營養水平以每公斤消化能2.8兆卡~3兆卡、粗蛋白14%~17%為宜,并注意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補給,維生素B是不能缺少的,應喂到懷胎后30天。堅持不能喂發霉、變質、有毒有害的飼料,避免引起母豬流產和死胎。要讓懷孕母豬多曬太陽,適當運動,以增強體質,促進分娩。
5、控制產仔季節
把母豬的產仔季節控制在春秋兩季,這時氣候溫和,青飼料充足,能有效地提高育成率和斷奶窩重
6、適時給仔豬補料,促進仔豬均衡成長
母豬產仔多、奶頭少怎么辦?這時就要人工固定奶頭和分批讓仔豬吃奶,同時還要買一些奶粉或牛(羊)奶作為補充。經過一周后,從第8天開始,要調整仔豬吃乳豬料,30天后改換成仔豬料,減少哺乳次數,增加補料量和青綠飼料,培養仔豬吃料,以滿足其對營養物質的需要,這樣仔豬才會均衡成長,提高窩重
純種大白母豬可以從外表辨認,如純種大白母豬體型大,全身毛色純白,部分額角部位有小暗班,面部微凹,耳朵大并豎立,四肢較高,乳頭平均為七對。
母豬38度不吃食有可能是便秘引起的,可以注射穿心蓮注射液進行清熱消炎,再喂服健胃促消化的藥物,其次調整飼喂方案,采用措施促使母豬適當運動,提供充足飲水,可以起改善作用。
母豬空懷和空胎沒有區別,空杯也就是空胎,叫法不一樣?諔涯肛i是指哺乳期斷奶后以及達到配種標準但未配種的母豬,過段時間會發情,可以繼續配種。
母豬配種后選擇質量有保證的懷孕母豬專用飼料,一天飼喂2公斤左右即可,如果飼喂過量,容易降低母豬體內孕酮深度,在懷孕后期要減少青飼料數量,多喂精料,并適當補充蛋白質飼料和鈣質。
母豬免疫程序通常是跟胎次免疫,在母豬產后一星期開始免疫,分別為免疫細小病菌菌、圓環病毒苗、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弱毒苗、豬瘟脾淋苗、口蹄疫滅活苗等。
油菜在秋季種植,種植時選擇優良品種以合理的密度進行播種,出苗后科學施肥控旺,并防治病蟲害。
選擇健康的淡水蝦進行培育成親蝦,待交配后產卵,控制好水溫,促進蝦卵在水中孵化,并孵化出來后及時進行投喂,促進蝦苗健康成長。
使用惡霉靈時,應根據說明書適量施用,如果用于拌種,應注意拌后晾干,不要悶種,施用時應選擇無風晴天噴施。
將小蔥頭外層剝掉,然后將蔥頭直接插入花盆中,然后澆透水,再放到陽臺上進行養護,平時適當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,一個星期即可出芽。
仔豬在7日齡時進行閹割最合適,因為這個時候仔豬日齡較小,應激反應較輕,而且傷口愈口較快,不會產生不良影響,在閹割后性情變得溫順,生長速度加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