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魚的養殖技術
將池塘進行清塘消毒后投入健壯苗種,養殖期中科學投喂飼料,并管理好水質,以及做好病蟲害防治。
1.池塘條件
池塘選擇在水源充足,水質中性或微堿性、水質清新、無污染的水庫旁邊;池呈長方形,排水、灌水方便,面積2000平方米,水深平均在1.2米以上,最深處可達2米,池底留10厘米厚的淤泥。
2.準備工作
①放養前排干池水,整池固坡,清除過多的淤泥,讓池塘凍、曬一段時間。放養前10天,667平方米撒施生石灰100公斤干法消毒。5天后加注新水。
②4月下旬,在池塘四周淺水區種植水葫蘆等水生植物,水草生長后覆蓋面積不超過水體總面積的25%,以供烏鱧隱蔽棲息,并有利于改善水質和高溫季節降低水溫。
③烏鱧生性活潑,池塘四周用竹籬笆、尼龍網等材料圍高50厘米以上,以防魚跳出池外。
3.苗種的選擇和投放
①魚種選擇。選擇規格一致、體表光滑、肌肉豐滿、無傷無病、游動活潑、爭食兇猛的苗種。②放養時間與規格。池塘專養烏鱧的魚種有2種規格:一種是每尾50克以上的大規格魚種,宜在初冬放養入池;另一種是每公斤60尾~200尾的小規格魚種,是由當年早春繁殖苗經2個月左右培育而成的,宜在6月~7月放養入池。③放養密度。每667平方米放養魚種4000尾~5000尾。
4.飼料投喂
烏鱧為肉食性魚類。目前,人工養殖烏鱧多數投喂小魚、小蝦、螺、蚌等鮮活餌料。人工投喂鮮活餌料時,要注意新鮮、潔凈,并用6%~8%的食鹽水浸泡10分鐘~15分鐘后投喂;投喂量為魚體重的6%~8%。每天定時、定量投喂二三次。如魚、蝦不足,也可投喂其他動物性下腳料(如畜禽內臟),下腳料要新鮮、干凈,投喂時要切碎,并進行消毒。也可根據烏鱧的營養需要配制人工合成餌料,以補充鮮活餌料的不足。
5.水質管理
高密度養殖,由于殘餌、排泄物較多,水質易變黑、發臭,影響烏鱧健康生長及質量,還會引起疾病發生,必須采取綜合措施控制水質:一是勤換水,養殖前期與后期,每隔5天~7天換水1次,7月~9月每隔4天換水1次,每次換水30厘米深。二是使用生物制劑,如定期使用光合細菌,吞噬有害細菌。三是適時開啟增氧機,增氧、曝氣,促進池底硫化氫、氨態氮等有害物質的分解,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5厘米以上。
6.病害防治
烏鱧疾病的防治應堅持"以防為主"的方針,在整個養殖期間,定期對水體進行消毒。魚種下塘1月后消毒1次,以后每隔半月消毒1次。消毒藥物有:二溴海因、二氧化氯、生石灰、漂白粉等,用量根據水質情況及藥物使用說明而定。定期在餌料中添加維生素C、大蒜素、三黃散等,有利于增強烏鱧的體質和抗病能力。在養殖期間要多注意觀察,發現疫情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治。
野生黑魚一般5至10斤左右,最重的可達20多斤。黑魚屬于鱧科魚類,性情兇猛,適應性強,主要以泥鰍、魚蝦等為主,是肉食性魚類,在多數地區均有人工養殖。
小黑魚一年可以長1斤左右,一年以上的黑魚一年能長2至5斤左右,但具體生長速度會因養殖地域、養殖環境、飼養措施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差異。
養殖黑魚的池塘水深為1.5至2米,水源要充足,排注水方便,其次魚種要每尾75至100克左右,放養密度應合理,不宜過密。
黑魚不吃東西能活30天左右。黑魚是一種非?桂I的魚類,只要有足夠的水分和氧分,在沒有食物的情況會減少活動量,降低新陳代謝,可以存活較長時間。
黑魚苗通常吃魚粉、骨粉、大豆粉、面粉等,然后隨著生長,可以再投喂小魚、小蝦、河蚌等飼料,并適量搭配人工飼料,保證營養均勻,有利于生長。
選擇疏松肥厚的土壤定植花椒苗,在種植中做好肥水管理,并進行中耕除草,同時整形修剪以及;ū9,提高產量。
現在養殖貴妃雞、牛蛙、蟲子雞、野雞、野兔等動物掙錢。這些動物在市場上需求量高,價格好,具有很好的養殖前景。
每年的4至6月份是白蟻的活躍期,可以在3月份開始治白蟻。在發現家中有白蟻出沒后,可以在傍晚關好門窗,然后在燈下放一盆水,可以吸引白蟻掉入水中。另外發現有明顯白蟻危害的跡象時,建議請專業的白蟻防治技術人員上門進行治理。
蕓豆種植株距在35至45厘米,行距在80至100厘米之間,每畝種植密度在1500至2200株左右較為合適,通過合理的密度有利于排水排濕、通風采光。
牛不打欄可以用益母草加南瓜葉、紅花煎水,然后給牛服用,可以起到催情打欄的作用,或者是用紅糖1公斤加棗樹外皮0.5公斤加水煎制,早晚給牛各服一次,連續服2至3天,也具有很好的效果。